处置完蔡瑁,曹操站起身,目光扫过百官,沉声道:“荆襄之地,乃兵家必争之地,朕今日诛杀蔡瑁,并非有意苛待降将。但凡是真心归顺,为朕效力者,朕必当论功行赏,富贵加身;若有人胆敢背叛,蔡瑁便是下场!”
百官齐声应道:“臣等谨遵主公教诲,誓死效忠主公!”
曹操满意地点了点头,心中却明白,这只是荆襄平定的第一步。江东孙权虎视眈眈,刘备也在暗中积蓄力量,天下未定,他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三日后,柴桑城内,孙权收到了一封来自襄阳的密信,正是贾诩模仿蔡瑁笔迹所写。孙权看完信后,召集文武百官商议。周瑜抚着琴弦,沉吟道:“主公,蔡瑁此信,真伪难辨。曹操奸雄,诡计多端,恐是诱敌之计。”
鲁肃也附和道:“公瑾所言极是。荆襄新定,曹操必然防守严密,此时出兵,胜算不大。不如静观其变,待曹操内部生变,再行图谋。”
孙权皱了皱眉,心中有些不甘。他深知曹操势力强大,若不趁其立足未稳之时夺回荆襄,日后再想进取,便难如登天。但周瑜和鲁肃所言,也并非没有道理。
就在这时,探马来报:“主公,襄阳传来消息,蔡瑁通敌叛国之事败露,已被曹操诛杀,张允被封为水师大都督。”
孙权闻言,脸色骤变,猛地将案上的茶杯摔碎:“曹孟德,你竟敢戏耍于我!”
周瑜上前安慰道:“主公息怒,此乃曹操的缓兵之计。如今荆襄水师由张允统领,他虽忠于曹操,但水师将士多为蔡瑁旧部,人心未稳。我等可暗中联络蔡瑁余党,挑拨离间,待时机成熟,再一举夺取荆襄。”
孙权点了点头,眼中闪过一丝狠厉:“好!就依公瑾之计。传我命令,暗中联络蔡瑁余党,务必搅乱荆襄局势!”
襄阳城内,曹操得知孙权暗中联络蔡瑁余党的消息后,并不慌张。他召来贾诩、徐庶、张辽等人商议。
“主公,孙权贼心不死,暗中联络蔡瑁余党,意图谋反。” 张辽沉声道,“不如我率军将蔡瑁余党一网打尽,以绝后患。”
曹操摇了摇头:“不可。蔡瑁余党遍布荆襄水师,若贸然动手,恐引发哗变。” 他看向贾诩,“文和,你有何良策?”
贾诩微微一笑:“主公,可将计就计。张允如今虽为水师大都督,但威望不足,难以服众。可令张允出面,召集蔡瑁余党,许以既往不咎,若能揭发同谋者,还可加官进爵。如此一来,蔡瑁余党必然互相猜忌,自相残杀,无需我等动手,便可将其瓦解。”
“此计甚妙!” 曹操赞道,“就按文和所言,令张允即刻执行。”
张允接到命令后,不敢怠慢,立即召集荆襄水师各级将领,在江边大营议事。营内气氛凝重,蔡瑁的旧部们神色各异,心中忐忑不安。
张允站在高台之上,目光扫过众人:“诸位将军,蔡瑁通敌叛国,已被主公诛杀,此乃罪有应得。但主公仁慈,念在诸位皆是荆襄子弟,并无谋反之心,特赦尔等无罪。若有谁知晓蔡瑁余党暗中联络江东之事,可如实禀报,主公必有重赏;若敢隐瞒,一旦查实,与蔡瑁同罪!”
众将领闻言,顿时议论纷纷。有人面露喜色,有人神色慌张,还有人暗中观察着他人的反应。
这时,一名副将站了出来,高声道:“张将军,末将有话要说!李丰将军与蔡瑁交往甚密,蔡瑁谋反之事,他必然知情,甚至可能参与其中!”
李丰闻言,大怒道:“你血口喷人!我何时参与谋反了?”
“那日在蔡瑁府邸,我亲眼所见你与蔡瑁密谋之事!” 那名副将毫不退让,“你还想抵赖?”
两人争执不下,营内顿时乱作一团。张允见状,大喝一声:“肃静!”
营内瞬间安静下来,张允目光锐利地看着李丰:“李丰,此事是否属实?”
李丰脸色苍白,跪倒在地:“将军,冤枉啊!那日我只是奉蔡瑁之命前往府邸议事,并未参与谋反之事。”
“事到如今,你还敢狡辩!” 那名副将上前一步,从怀中取出一封书信,“这是我在你营帐中搜到的,乃是你与江东联络的密信!”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张允接过书信,展开一看,只见信中字迹潦草,内容却是李丰向江东许诺,愿为内应,夺取荆襄水师控制权。张允脸色一沉,厉声道:“李丰,你还有何话可说?”
李丰瘫坐在地,面如死灰,口中喃喃道:“我…… 我没有…… 这是栽赃陷害……”
“人证物证俱在,你还想抵赖?” 张允挥手道,“来人,将李丰拿下,押入大牢,听候主公发落!”
士兵们上前,将李丰捆绑起来,押了下去。有了李丰的例子,其他将领再也不敢隐瞒,纷纷揭发他人与蔡瑁、江东联络的蛛丝马迹。一时间,蔡瑁余党互相揭发,乱作一团,不少人因此被捕入狱。
孙权得知消息后,气得暴跳如雷:“曹孟德,你真是好手段!” 他深知,如今蔡瑁余党已被瓦解,夺取荆襄的计划彻底落空,只能暂时放弃进取荆襄的念头,转而巩固江东防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