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少?一家王府便搜出来三百余万两,这岂不是富可敌国了?"
类似的对话,几乎同时发生在市井百姓的茶余饭后,茶楼酒肆的推杯换盏之间,但对于管控日渐严肃的朝廷为何突然放出了诸多"细节",乃至于任由其在民间发酵,正处于兴头上的百姓们却不甚在意,唯有被各地藩王秘密派遣至京师打探消息的幕僚们心事重重的将目光投向紫禁城的方向。
楚王藩的覆灭看似是咎由自取,实则是天子对各地藩王的一次"杀鸡儆猴"!
...
...
乾清宫暖阁,许是因为地龙燃起,温度有些燥热的缘故,两侧的窗柩也被敞开,寒风掠过年轻天子的脸颊,令其鬓角发髻微微扬起。
在大明天子朱由校对面,内阁方从哲领着次辅刘一燝,以及新晋的东阁大学士董汉儒坐于第一排,后方则是依次坐着兵部尚书王在晋,户部尚书毕自严,刑部尚书朱国桢,督查院左都御史张问达等重臣。
除却因偶感风寒,抱病在家的吏部尚书周嘉谟之外,大明朝的"三公九卿"几乎悉数集中于此,阵仗比之昔日庭推蓟镇总督的时候还要浩大。
噼里啪啦。
角落处的火盆时不时发出轻微的燃烧声,加剧了暖阁内的紧张气氛,但在场的朝臣们依旧大气不敢喘,以免惊扰了正在案牍后默默翻阅奏本的天子。
正所谓天子无家事。
虽说宗藩事务一向是由礼部和宗人府共同负责,但因楚藩涉及到的钱粮及人员过多,天子在东厂和锦衣卫初步查清案情后,便果断授意三法司介入。
所谓三法司,便是由大理寺,督查院,以及刑部共同组成的审案机构,专门针对特大案件或者由天子亲自交代的案件。
而此刻天子手中翻阅的奏本,便是由三法司共同拟定,并与东厂和锦衣卫核准过后,呈递出来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