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是不能惯的,这个贾琏很清楚。这么做的原因,无非是让李亨吃一颗定心丸,别没事找麻烦。
次日贾蓉回复之后,李亨从亲信太监处听到回答,不免满意的点点头:“好!他眼里还是有孤的!”
更深一层的含义,李亨认为贾琏还是更看好他,不然就那厮的狗脾气,当面抽皇子也不是不可能。
至于说担心贾琏今后如何改变态度,李亨倒是没有太多想法。
贾琏在朝廷里的形象一直很固定,陛下的忠犬,孤臣。
出身低的大臣如果是这个人设,没太大的问题。但贾琏就不一样了,他这种出身能做到这步,不说独此一家,也是少的可怜。
敢做事,能做事,不怕得罪人,换成别的大臣,早被群殴致死了。
贾琏能一直活蹦乱跳,一个是自身能打,一个是皇帝护着。
李亨的事情告一段落,工地上的事情彻底铺开,贾琏也没心思想其他的。
每日早早起来,四处巡视工地。看似一切都很正常,实则知道底细的人心里清楚,承接工程的人,多数都有一个军官的亲戚。这些人的亲眷、族人,有很多都能在各种厂里谋一份差事。神机镇更是特殊,普通士兵都能拿到一个招工名额。
通过利益,贾琏已经把神机镇牢牢的绑定了,京城三大营的中低层军官,很大一部分都知道,额外的收入来自谁的照顾。
例如头子水泥厂,玻璃厂,这些注定挣钱的买卖,正常情况能落到他们的头上?不就是贾小公爷看不得当兵的日子过的苦,才拉扯一把么?
只能说,国人是知道闷声发大财的,很多事情是经不起查,这也要有人去查不是?
像西山镇的官兵,跟着贾琏一起出生入死的交情,小公爷照顾一点,怎么了?不服气,你跟着一起上战场试试?
关键吧,贾琏是从不照顾那些大官,都是照顾一些小官。这就没法说了,但凡有野心的人,都是奔着收买高官去的。
比如李亨,四品以下的官,他都不带正眼看的。以前的李元也是这个调调。
除了神机镇之外,南洋新军第一镇和南洋海军也大概是这个模式。
可以这么理解,这些军队的中下层军官,贾琏说话比直属上司好使。
为啥贾琏不在传统文官队伍中发展势力,原因很简单,尿不到一个壶里。
相比之下,技术官僚和军官们就不一样了,他们比较看本事,谁有本事,服谁。
关键这帮人的战斗力和凝聚力,明显要强于传统的文官。
只能说贾琏为了个人和家族的后路,诸多布置可谓苦心孤诣。
就没有龙禁尉盯着贾琏么?当然有啊,皇帝肯定要上一道保险的,架不住贾琏从不结交高级官员。就算有两个阁臣,一个是恩师,一个是老丈人。这个,你总不能说他拉帮结派,结党营私吧?
这个年代的人,思维上存在盲区。根本无法想象,只要贾琏愿意,振臂一呼,就能在两三天内,拉起一支数万人的武装。
只能说这个灯下黑,玩的是意想不到。
贾琏修路,所系的各种原材料,这么大一笔买卖,眼红的人很多,但就是没人敢伸手。
吃独食肯定是不行的,所以呢,裘世安这边还是拿到一些好处的,他也大方的分给手下们去做。太监不能出来,家里亲戚可以出面。
组织点人手搞运输都能挣不少,京城里最大的车马行,就是一群太监联手在后面做起来的产业。
地方上的势力贾琏要照顾到了,公路修好了,道路两旁要修排水沟渠,要种树,这些都是地方的好处。
还是那句话,别人凭什么跟着你后面卖力气,就算摇旗呐喊的,你也要张罗吃喝跑腿费吧?
工程持续的时间很长,贾琏也不可能整天上工地,花一个月时间,把一切基本都理顺了,进入状态之后,贾琏回归衙门-家庭的中轴线。
时间进入七月,皇帝还在西山皇庄避暑,他也不走远,不像某些皇帝,直接跑热河去了。
“这些日子,老爷都晒黑了。”王熙凤看着贾琏,心疼的不已。这是给她和贾家的靠山,从年龄算,至少还有三十年风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