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果烧了整整一个月,也没有得到半片玻璃。
之后,只能向西域的海商求购琉璃。
琉璃毕竟多用于制作透明杯子或是灯罩,能磨成镜片的琉璃并不好找。而且磨出的效果也不尽如人意,但通过这样的方式好歹也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半年多时间,做出了近百部的望远镜。
不过,在日月岛天文地理学院兼科技学院院长陆文圭的不懈努力之下,对于镜片制作获得了重大的突破。
琉璃或玻璃,其主要的原材料并不是海沙,而是海沙之中的石英砂。想用海沙制作玻璃,首先得从沙子中分离出石英。既然如此,直接用石英矿就完全可以解决!
与此同时,又花去不菲的代价,从西域商人那里买来琉璃的制作工艺与配料组成。并已经生产出第一批的玻璃。
距离镜片的量产,已经不远。
“岸上有高丽兵!”耶律希亮突然喊道。
陈文开又抽出一部望远镜,朝岸上瞄去。
船队自柴薪岛出发南下,此时已过了清川江出海口,与海岸线保持着约有十里的距离。
“没事。”
“没事?为什么不离海岸远一些,这样岂不是完全暴露了咱们的行军意图?”
陈文开微微一笑道:“且看看吧。”
陈文开并不是此战的主帅,统领这支被称为“渤海舰队”的人,是一个十七八岁的少年苟彬。担任其副将指导员的,却是他的父亲苟顺。
对于这其中的关系,耶律希亮并不太清楚。只是这略带羞涩模样的少年统领,让他委实惊诧万分。
这苟氏父子与甄公子之间,必然存在着不一般的关系,这点耶律希亮完全可以理解。他不理解的是,将如此重要的一场战争,交给这么一位乳臭未干的少年来指挥,日月岛就不怕面临全军覆灭的危险吗?
虽然耶律希亮同样从心底瞧不起如瓦合之卒一般的高丽军队,但也不该如此儿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