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拿着手里的营业执照,翻来覆去的看,唯恐错漏了某个印章,可看来看去,这都是一份真实有效的营业执照。

那问题来了。

这么难办的证件,他这个老板又是从哪里搞来的?

这一刻,姜栀在付东升的眼睛里像是蒙上了一层神秘的,无所不能的光晕。

姜栀敛眉望着付东升:“我让你找的地方,找到了吗?”

付东升赶忙回神,小心翼翼把营业执照放在桌面上,严肃回道:“找了两处地方,一个在竹兰胡同,一个在聚华街。”

姜栀杏眼微眯:“聚华街?”

付东升提起这事儿,紧绷的精神不由放松下来。

他说道:“可不是嘛,就是被外商租赁下来的那个聚华街,如今引进了不少稀罕的洋玩意,热闹程度甚至比沁县都有过之而无不及,就是房租贵了点。”

说罢,他又细细把两个选好的地址,各自优劣之处说了一遍。

竹兰胡同,街头巷尾的十分热闹,可以近距离和镇民接触,打听消息,独立小院,可供职工休息吃饭,带门面,亮堂板正,做出版社的工作间一点问题都没有。

最重要的是房租便宜,一年起租,240块钱。

至于聚华街,因为刚被外商拿下,所以租赁下门店的大多都是外商,出售的也都是很稀罕的洋货,火柴,服装,洋布,手表等。

“聚华街一兴起,民众立马热火朝天的涌入,甚至沁县的人都会跑到聚华街买洋货。”付东升苦笑一声,心里多少有些不是滋味。

姜栀看了他一眼,倒是能理解他的心理。

这个年代,各式各样的新式洋货纷纷在华国粉墨登场,且拥有了众多的消费群体,民众对洋货的吹捧,已经到达了一个近乎疯魔的地步,形成了一种“洋货”奇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