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栀天生就是个做生意的料子,嘴甜,大婶大娘大哥大伯叫的十分流畅。

“同志,没有粮票,肉票行不行?”

“行!不拘什么票!但是粮票得多给两张。”

姜栀话刚落,又有不少人涌了过来。

生意火爆,蛋子在一旁都跟着激动起来,偶尔还能给姜栀搭把手。

在这个人均工资四十多块的八十年代,按理说三块一斤的香蕉是很贵的,但胜在稀罕精贵,约莫半个小时,姜栀篮子里的二十三斤香蕉就兜售一空了。

她破袄子的内兜里塞满了零钱,鼓鼓囊囊,瞧着就不少。

二十三斤香蕉,有票售卖出十四斤,赚到378元,还有十几张粮票,肉票,甚至一张工业券,没票售出的有九斤,赚到了27元,今天一共入账了648元。

这点儿小钱姜栀不用清点也能算出来,心下喜滋滋的。

她收拾了篮子,拉着蛋子就要走,这时,有人高声问道:“同志,明天还来卖吗?”

姜栀回道:“不来了!”

她今天卖香蕉也是不得已而为之,没钱逼得。

虽说香蕉是她从系统里兑换出来的,但来源没办法解释。

这个年代对国家和集体物资把控的十分严格,凡是将物资进行倒买倒卖,长途贩运的都属于投机倒把,大名镇没有香蕉,民众有理由怀疑她是从省城进货来贩卖的。

虽然她并没有高价卖出谋取暴利,但货源没法子解释,很容易让旁人眼红。

她可不想被人以投机倒把罪抓进班房里,所以出售水果这条路只能解决一时之需。

姜栀也不管身后一片哀嚎之声,拉着蛋子直奔大名镇卫生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