姑娘这才看了她一眼,没想到还来了个大客户。

她手脚麻利的用纸把碗给包好,防止路上碎掉,然后放进搪瓷盆里递了过去:“小碗是九毛,大碗是五毛,搪瓷盆一个四毛,一共两块二。”

姜栀对八十年代的低廉物价暗暗咂舌,给出一张大团结。

摊主姑娘数了零钱交给姜栀,这笔买卖算是成了。

姜栀端着搪瓷盆,又去买了十五斤米和十五斤面,她没有粮票,只能高价购买,一斤米是两毛,一斤面是两毛四,一共花了六块六。

在路过肉摊时,还斥六块钱巨资割了三斤五花肉。

蛋子太瘦了,四岁的孩子皮包骨似的,应该多补补。

这一逛就没刹住,除了吃的,还买了油盐酱醋糖,葱姜蒜蔬菜,煤油灯,鸡蛋等等生活用品,零零散散下来花了不少钱,好在摊主给了她一个编织袋,扛在肩上勉强能拿得动。

这样一来,她手里拿着,肩上扛着,活像是逃荒来的。

在最后花了一毛钱买到糖葫芦后,姜栀就踏上了返程的路。

但是她高估了自己,刚出大名镇十几米,她就累得气喘吁吁,只能放下编织袋休息。

姜栀抬手锤了锤酸疼的肩膀,紧皱着眉头。

她这具身体太差了,真要扛着这些东西走回去,太难。

这时,恰好有个赶驴车的大爷要进镇子。

姜栀眸子一亮,赶忙上前将其拦下,迎着大爷不高兴的目光说道:“大爷,我想去姜家村,您能不能送我一遭,不白送,我给您五毛钱!”

五毛钱,不算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