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是大战来临之际,邓世昌越能冷静。刘步蝉转来的电报成,俄特混舰队由俄罗斯号、格洛鲍姆伊号战列舰领衔组成,附有三艘巡洋舰、六艘驱逐舰。这样的一个特混舰队,也算是强大了。比起邓世昌率领的分舰队,两艘战列舰,六艘巡洋舰和十艘驱逐舰而言,也算是有一战一力了。
由于旅顺方面炮台的威胁,东海舰队封锁旅顺海面的成绩并不理想,即便是用水雷封锁,也只能在炮台的射程外布雷,因为布雷还伤了十几艘各型战舰,还在都是一些老式的战舰,像致远、定远、镇远一些前北洋时期的战舰。
一个月前,刘步蝉因为担心俄军的突围,将东海舰队一份为二,让邓世昌率领一支分舰队进驻仁川,监视海参崴方面的同时,还要随时准备拦截俄军舰队出逃。
现在看来这一招起作用了,从破译的电文上来看,分舰队以现在的速度,最慢两个小时后,就能遭遇俄军特混舰队。
……
“被追上了,准备战斗吧。”卫特捷夫特非常无奈的苦笑着,看着远处最多八千米外的中国舰队,逃了整整一夜的他,有一种上天无路的感觉。俄太平洋舰队的老化,严重的影响的了整体速度,在平均时速能达到20节的中国舰队面前,也只能一边跑,一边打了。现在只能寄希望于海参崴的特混舰队能及时增援了。
第五十二章 总攻受挫
沈从云唯一遗憾的是,家里事情太多,没能亲临旅顺战场。穿越前的历史上,日本曾经拍过一部电影《203高地》,整的还挺煽情的。当时的日军没有装备马克沁,最初的时候连大炮也少的可怜,弹药补给也很够呛。在这样的条件下,乃木希典也只能傻乎乎的下令士兵拼死了冲。旅顺要塞俄国经营了多年的,周边的制高点上,水泥修筑的永固性火力点众多,周边的炮台群林立,单单是攻打任何一点,就算打下来了也会遭到周边炮台炮火的光顾,上去多少人估计就得搭进去多少人。
甲午战争的时候乃木希典打旅顺不过损失了200来人,日俄战争的时候在旅顺搭进去1万7的直接战死,这两个数据在沈从云看来,实在是傻的可怜。其实沈从云还是想差了,日俄战争时的日本,虽然得到了清朝的甲午赔款,可这个国家实在是太穷了,当时已经出现了手雷、马克沁,日本硬是没钱装备。搞的士兵要拿着炸药点火去炸俄军的火力点。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日本正是凭借着日俄战争具有中国东北和朝鲜的利益后,国际上成为了一个强国不说,经济实力也因为朝鲜和东北的得手,为日后的起飞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反观历史上的中国,满清被推翻,民国成立了,结果是几十年的军阀混战,使得日本更加放胆攫取在华的利益,最终野心膨胀到极点,发动了侵华战争,落了个碰的头破血流的结局。
沈从云一开始就不打算蛮干,所以28公分的榴弹炮一开始就出场,专打俄军的永固性火力点。这种从德国购买的要塞炮,每发炮弹重量就是三百公斤,装弹的时候都得要器械来装。
从武器到战术,沈从云之前就做了充分的准备,虽然不能亲临现场,也觉得这一仗打起来不会太困难了,小日本6万5千人打了半年,沈从云觉得自己两个军的部队,打个两个月也差不多了吧。
不管之前做了多少准备,一切都只能等到开打才能揭晓。
张光明完全是按照沈从云留下的建议去做的,在东线的制高点望台山和东鸡冠山下,也是采取的土木作业,沙袋垒壕沟的办法缩短攻击距离。现在一切都准备下了,大炮也整整轰了一个星期,张光明也觉得是时候了。
6月16日,晨。
昨夜一场大雨非常的讨厌,太阳还没出来的时候,地面上湿漉漉的,有些泥泞。士兵们静静的坐在壕沟内,耐心的等待着。
尽管土木推进到距离俄军一线阵地不过五十米的地方,可是看看俄军布下的防线,一道一道的铁丝网横亘在前进的道路上,再看看那些混凝土修建的永固工事,张光明还是产生了一种不妙的感觉。对付铁丝网这种新生事务,铁钳是少不了的,这些总后都已经预备下了,沈从云可不希望士兵们像小日本那样,傻乎乎的用绳子绑住木桩往下拖。铁丝网嘛,穿越之前的电影里见的多了,用铁钳对付他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