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从云当然希望北洋水师能加大投入,再买两艘定远、镇远回来才好呢,这样的话甲午年间和小日本拼命的时候,才能多消耗一点日本人的力量。
可惜,沈从云的愿望是美好的,北洋水师似乎只是沿着历史的脚步在缓缓的前进,新的定远和镇远没有出现。致远、靖远、经远、来远先后下了订单,就是没有看见有购买新的铁甲舰的意思。其实沈从云心里比谁都清楚,靠购买战舰来组建舰队,终究不是长远之计。今后的十年,正是海军战舰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定远、镇远这样的战舰,到甲午战争的时候,已经是落伍的玩意了,更别说致远这样的战舰了。
应该说李鸿章没有支持左宗棠力求自行生产的思路是本末倒置的做法,不过就现阶段来说,要想快速的形成战斗力,购买无疑是最便捷的手段。可惜的是,李鸿章没有购买和谋求自行生产两手抓的意思。沈从云也不敢建议李鸿章响应左宗棠的做法,免得受李鸿章的猜忌。
沈从云打心里感激刚毅这个朝廷的败家子,这家伙很上道,每年六十万的练兵银子,装进口袋后对沈从云几乎是不闻不问了。而沈从云给户部的消息是,银子已经全部到位了,刚毅提督人如其名。
有了李鸿章支援的子弹和枪支,加上詹天佑利用回收的弹壳搞起的一个小型兵工厂,人工修修补补的弄好了一千多条缴获的枪支,沈从云开始了新一轮的扩军行动。新编第一军第一镇、第二协的招兵行动开始了。
6月中,新兵营里的训练如火如荼的时候,郑观应的电报又来了,内容还是很简单,“设备已装船。”看来郑观应是个很节省的人啊,这年月的长途电报,可是非常的费钱的,郑观应真的是一个字的废话都没有。
……
德国,汉堡。
满载着各种设备的轮船启航了,郑观应目送着巨轮出海,这些设备,包括了建设起一个炼钢厂所需的所有设备,还有一些设备是用来建设一个小规模兵工厂的。这些设备,也让郑观应几乎花光了带来的一千万两银子。
“郑,回去吧。晚上还要和家族的来使谈判呢。”斯蒂芬轻声对贞观应道。
“斯蒂芬,这些设备拉回去,建成投产后,真的能年产30万吨钢铁么?”郑观应一步一回头的看着远处消失的货轮。
“放心吧,这个绝对没问题。还是想一想怎么说动家族投资越南吧。郑,你跟我说实话,中国真的能大规模修建铁路么?生产出来的铁轨,真的有销路么?”斯蒂芬多少有点不放心的问道,郑观应眼皮都不眨一下的回答:“只要你能说动家族投资,你将是成为中国和越南两个国家,拥有铁路最多的外国人。”
“该死的郑,你描绘的前景太诱人了。要知道我们犹太人,根本经不起利润的诱惑。”
郑观应目视着东方,心中默默的念道:“子归老弟,我能做的都做了,不能做到的也在尝试去做,现在就看你的了。”
“斯蒂芬,那些技术人员都上船了吧?别拉下一个两个的。”
“哦!郑!你伤了我的自尊了,我们犹太人办事是靠得住的,是绝对值得信任的。嗨,别走那么快,等等我!”